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,但要看怎么省,為什么花,正確的生活方式應當是該省的省,該花的花。有這樣一句老話:“吃不窮,穿不窮,算計不到受大窮”。有計劃地節(jié)省,有把握地投資,開源節(jié)流,日子才會越過越好,一步一層樓。但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難,”興家如同針挑土,敗家好似水推沙”。省錢不一定等于掙錢,掙錢不一定能掙到錢,這是常事兒。 財富之道,無非開源節(jié)流四個字,省下錢就是賺錢的觀點并沒有錯。
老一輩人都有勤儉節(jié)約的傳統(tǒng),在收入很低的年代,通過節(jié)衣縮食,攢出一點錢,通過做小生意增加財富,最終富裕發(fā)家的比比皆是。
開源是無限的,可以做各種嘗試,也會面臨更多的風險,比如投資虧損,創(chuàng)業(yè)失敗后背負債務等等。
省錢是有限的,再怎么節(jié)約也不會超出現(xiàn)有收入。
對于絕大多數(shù)人來說,存款就是自己最大的資本,看看存款有多少,合理利用,選擇相應的創(chuàng)業(yè)項目,通過一點點增加收入改變命運。借錢來創(chuàng)業(yè)能夠大大縮短攢錢的過程,但是會增加信用風險和違約風險,尤其是通過信用卡和網(wǎng)貸借錢的時候。 在早年間,很多人都是從最底層的工作做起,加班加點攢錢,盡力省錢,然后從小生意做起,不斷擴大規(guī)模,一天天發(fā)展壯大。
如今的消費觀念已經(jīng)發(fā)生巨大變化,很多年輕人更是以月光族、透支消費為榮。不知道節(jié)約的后果就是一方面增加債務風險,另一方面改變命運的機會越來越少。
大城市中生活,消費是很高的,居住成本往往又是最大的成本。假如一位年輕人稅后月薪6000元,衣食住行各種花費每個月需要5000元,那么一個月也只能存下1000元。如果節(jié)約一些,跟人合租降低成本,住的條件差一些,吃飯自己做,少在外面吃飯,這樣一個月下來可能就能存下2000元,收入沒有增加的情況下,存款速度增加一倍,是不是在賺錢?
省錢不是盲目節(jié)約,而是有目的,并且不損害健康。曾經(jīng)有貧困大學生特別節(jié)約,每天只吃饅頭咸菜,結果健康受損。也有人特別節(jié)約,跟人一起吃飯玩耍從來不掏錢,結果朋友都沒了。
節(jié)約可以增加存款,但是合理使用存款才是關鍵。創(chuàng)業(yè)風險高,多數(shù)人難以獲得豐厚回報,但是如果用于拓展人脈、增長知識技能,往往可以增加收入,甚至改變命運。 勤儉節(jié)約是立家之本,奢侈無度是破敗之源。錢不在多省吃節(jié)用,難苦補素粗茶淡飯是一生,有錢逍遙嫖賭花天酒地是一生,那何不選擇平平淡過一生,錢夠開銷并有一定的存款,以備不時之需就夠了。所以說省錢就賺錢這話一點不錯。 “省下錢,就是賺錢!边@句話并不絕對。有的條件下是對的,有的條件下是錯的。 第一,想好省錢的目的。大家省錢,首先要明白省錢的目的是什么?如果純粹為了省錢而省錢,那么是沒有必要的。 很多情況下我們省錢,然后存錢,能夠給我們未來帶來現(xiàn)金流。 大家最常接觸到的例子就是長期定投。平時我們覺得一個月攢1000塊錢并不多,如果我們每月將這1000元投入到一個基金里,這個基金每年能夠給我們帶來的收益率是5%的話,堅持20年會怎樣呢? 結果是本金加利息等于39.6萬。就現(xiàn)在來說,任何普通家庭都不可能輕視這一筆財富吧? 這樣的一筆財富每年利息也能夠帶給這個家庭2萬元左右的收入,是非常不錯的。 因此,從這個角度上來講,省錢就是為了賺錢,是正確的。
第二,搞好賺錢的手段 。我們省錢,絕不能浪費掉我們提升收入的機會或者賺錢的機會。 現(xiàn)在很多人不愿意下海創(chuàng)業(yè),其實就是認為有工作更安全。其實更多的情況下是不愿意花錢。 任何人都知道做生意是需要本錢的,而這個本錢是要花的,花掉之后才能賺錢。 其實,大家在一個方面還是有共識的,那就是再窮不能窮教育。一旦孩子上了大學,不管學費多貴、生活費多高,父母都會傾盡全力的去籌措,因為只有學習這方面的花錢投資,還會給孩子未來更多的掙錢機會。大學四年,花個10萬8萬都是很平常的。極少有人為了省這筆錢,而不讓孩子去上大學的。
上述情況,花錢才是為了賺錢。 第三,保障我們的生活。我們再怎么省錢,也要保障我們的生活水平過得去。 三月不知肉味的時代早已經(jīng)過去,我們社會的精神物質生活已經(jīng)極大豐富。維持溫飽乃至生活小康都是我們的平常生活,這些情況下我們正常的花費都是不低的。 跟同事討論的時候,買點水果動輒幾十元,多則上百元。有時候我真的很心疼,覺得100元可以買二三十斤大米啊。兩三天水果就吃光了,還是吃完飯之后吃的,呵呵。 現(xiàn)在的年輕人經(jīng)常勸父母,東西放久了就不要吃了,但是很多父母還是習慣性的將放久的東西自己吃。他們認為,扔掉就是浪費。但有的時候,特別是夏天吃剩菜拉肚子,可不僅是難受的是事兒,醫(yī)藥費可不便宜。 另外,還有每年花費幾百乃至上千元去體檢,對于年紀較大的人真的非常必要。因為一些大病,如果不及時發(fā)現(xiàn),花的錢更多,甚至危及生命。 所以,該花的錢一定要花,必須要保障我們的生活水平。 綜上所述省錢是為了賺錢是對的,但是也要了解省錢的目的,不要因為省錢耽誤了賺錢的機會。更不能因為省錢,而影響了我們的生活。 收入的體量有限沒有其他的收入來源,此話可以成立。但是如果不進行開源的拓展運動,你只是在節(jié)流節(jié)省,反正就那么多體量在那。 這是我不認同的,我更認同另一種說法:身體健康,不生病就是賺錢。 節(jié)約是一種美德,就是別花費過多的東西,比如吃飯浪費,衣服買太多但很多都沒穿幾次,買的健身卡幾乎沒用就過期了。逛淘寶時覺得很多東西都用得上,買回家后卻多數(shù)沒什么用,這些用錢的方式,就是浪費,少浪費,讓生活過得正常點。 但,這些與省下錢就是賺錢的邏輯還是不同。 省錢是一種生活習慣、生活態(tài)度,甚至可以說是人生觀、世界觀范疇,而賺錢是一種能力。你一個月賺1萬元,別人會花掉6000,你花4000,不能說你比別人多賺了2000元,在賺錢能力上,你是一樣的。只不過,你多了些余錢,你可以用這些余錢做投資,或者進一步學習,提高自己的賺錢能力,然后賺20000元,甚至更多。 其實,花錢也是一種能力。省錢,有時候是被動、被迫的行為,而賺錢需要更強的主動性。這些還是我們個人層面,小家庭層面。 如果到花大錢,比如幾個億甚至更多的錢要花出去時,會發(fā)現(xiàn)花錢也是一種能力,不少富豪感嘆說:做公益原來比之前做企業(yè)賺錢還難呀。 如果既會省錢,又會花錢,還會賺錢,是不是算技藝更高超呢。 對于居家過日子的人,這話還真沒毛病,因為平時就賺那么點錢,如果大手大腳的幾天花完了,剩下的日子又該怎么生活?從這個意義上來說,省錢還真就是賺錢。 但是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看,這話就很有問題,省錢只是把賺到的錢沒舍得花而已,怎么會算是賺到了錢呢?其實除了之前賺的,再多一分也沒有賺到,錢還是那么多,只不過你是把可花可不花的一部分給省了。 如果所有的花費都是剛需,想省都沒辦法省,一下子全花完的話是不是意味著錢就沒了,既然錢沒了,也就意味著在這個過程中根本沒有賺到錢,如果賺到的話,錢會源源不斷地有。 其實從發(fā)展的角度來看,一個人要發(fā)展,必須要不斷地賺錢,不是用省吃儉用的辦法把該花不該花的都省出來,其實我們能省出的哪部分往往是通過降低生活質量為代價的,既然是這樣,也就不用太過省。 所以說,錢還是要好好賺的,一家人大家都努力,努力去賺錢,有錢了再省,這才算品質高貴,如果沒有多少錢卻一味的想著通過省來積攢財富,這就有些不大好了。 錢不是省出來的,是賺出來的 我想,這句話更適用于那些只知道賺錢,都不會攢錢的人。 一個人,賺的錢再多,如果不知道省錢,不會過日子,那也攢不下錢。許多人一開始剛成家立業(yè)時,都是沒有錢,但是有的人會攢錢,知道節(jié)儉過日子,所以,用不了多長時間,就會攢下第一筆錢,一點一點地完成原始積累,日子才會一天天地好過起來。 有的人正好相反,雖然有掙錢能力,但卻管不住自己,攢不下錢,現(xiàn)掙現(xiàn)花,甚至掙一塊錢,花掉兩塊錢,長此以往,不管上了多少年的班,也不管做過多大努力,就是存不下錢。 這就是花錢沒有算計,不是有這么一句話嗎,吃不窮,穿不窮,算計不到才受窮。這個算計,就是指的要想方設法省錢,不該花的不花,不該買的不買,合理消費,才會有收入節(jié)余。 所以說,開源很重要,但是,節(jié)流更重要。已經(jīng)掙回來的錢,要合理規(guī)劃,別給它們浪費了。對那些花錢大手大腳的人來說,只要稍微一努力,就會收到效果。 本人專注于分享與銀行相關、和生活貼近的財經(jīng)內(nèi)容,歡迎關注【博文微金融】! 這句話也有點對。勤儉持家,勤儉節(jié)約,對于大多數(shù)家能還是適用的,但是像馬云等大企業(yè)家,錢多的沒處花,不會考慮省錢過日子吧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