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編者按: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“”,作者,新三板某公司高管,前投行和投資人士,專注互聯(lián)網行業(yè),歡迎加微信交流;36氪經授權發(fā)布。
5月底的時候我和我們的記者麥天一起去了趟硅谷,主要的活動是參加行業(yè)展會AWE,一個在硅谷中心地帶的展覽會,順便拜訪當?shù)氐呐笥押推髽I(yè)。關于VR行業(yè)的內容和觀點,在公眾號的內容里面我再詳細介紹,這篇文章主要是籠統(tǒng)的介紹一下硅谷,以及如何在硅谷自助商務旅游。
對比一般美國商務旅游動輒要5萬6萬,我們這次的10天8晚的行程,實際費用在人均1萬人民幣左右,包含機票,同時也沒有刻意的節(jié)。ú缓燥,因為有些是請客戶吃飯,所以不菲)。因為在硅谷能夠找到合適的方式,是可以在行程食宿安排上找到比較性價比高的方案的。所以希望以后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,能夠更高效、更經濟。
文章分為兩個部分:衣食住行和商務活動。
第一部分:衣食住行
這次我們是自己租的車,因為之前認識在惠租車的小伙伴,順便體驗了一下服務。這個流程很方便,包括搞定國際駕照翻譯件。舊金山機場租車其實很方便,定好車了,從機場出來做4,5站機場內輕軌車,到,找到你訂車的租車公司,提交證件、刷信用卡,然后就自己去停車庫,開走一輛就好,車鑰匙都在車上。我們預定的Rav4沒有了,就開走了一輛Jeep自由客,出停車場的時候有個確認車型的流程。還車的時候加滿油,把車開回來,交給檢查人員就好,整個流程1分鐘以內。Jeep自由客大約是不到300/天。自己租車的好處是,這樣不但相比包車便宜,而且時間可控。我們經常在路上邊開邊找,看看附近有沒有什么硅谷的活動可以參加。
關于停車,硅谷停車基本不要錢,舊金山就反過來,最便宜的一天15美金,核心地段,比如漁人碼頭,是3美金15分鐘,而且沒有位置,路邊價格不等,總之不便宜。美國開車走高速,比如101的話,限速在65邁,大約100多公里/小時,但是我按照這個速度開,基本沒有人比我慢的。上下班的時候,往返舊金山方向比較擁堵,可能是大家都住在硅谷,去舊金山上班;另外進出蘋果、等大公司的路上下班也很堵。
住宿我們之前考慮過酒店,但是訂的時間比較晚,有兩張單人床的酒店比較稀缺,訂2間房又不劃算,所以直接了。我們這次的房間大約1500人民幣/天,在山景城(MountainView,算是硅谷中心地帶),有2室2廳,都是大床,而且就在軌道交通邊上,走出去500米就是Safeway、沃爾瑪和Kohl’s百貨,餐館也很多。山景城一帶到哪里都很方便,北邊10分鐘是谷歌,往南10分鐘是蘋果,往西是Facebook。出門在外要倒時差要開車要開會,所以住的最好好一點,并且不要浪費時間在旅途上。人多的話,可以在airbnb上好好找找,有那種比較大的可以住好幾個人的獨棟,性價比很高。
硅谷吃飯真心不算便宜,因為硅谷人口密度很低,像個大農村,所以在軌道交通(Caltrain)邊上的有一排餐館的地方都算是比較熱鬧的了。一般一頓飯一個人大幾十幾美金,便宜的也要4到5美金,如果不是快餐的話,還有15%到20%的小費,結賬的時候給了信用卡然后再填一個數(shù)字。整體加州文化比較包容,除了漢堡披薩,還有很多的中餐、墨西哥餐、日料、意大利餐等等,選擇很多。不過美國的超市東西就很便宜,牛奶價格是國內的一半,Safeway和沃爾瑪都是超大無比,里面基本什么吃的都有,價格也很便宜。因為airbnb上的房子一般是家庭住宅,都帶有廚房的,所以微波爐快餐、自己做簡餐都是很可行的。我們就在Safeway買東西,吃了一周的美式的早餐。
(美國西海岸比較有名的連鎖漢堡In-N-Out)
因為沒有特意安排購物,所以沒有太關心這方面的問題。我們在最后一天去了一下附近的Livermore奧特萊斯,從硅谷開車過去45分鐘,各種品牌都有,都打折,象征性的買了點。硅谷里面有StanfordShoppingMall,南邊圣荷西邊上有GreatMall,舊金山市過了金門大橋還有一個CorteMadera,都還可以。日常的東西,保健品什么的,Safeway和沃爾瑪都有。關于購物,網上有很多攻略。
第二部分:商務活動
國內的大多數(shù)的硅谷團在6萬人民幣以上,而我上面說了硅谷的生活成本不貴的,所以很多團的增值服務就是商務活動。然而這個里面有很多水分,有些團的確有價值,有些就很務虛。
我們這次主要是參加了AWE三天的會展,AWE正常的門票要1千多美金,我們申請了媒體票,所以免費,同時AWE對媒體很友好,3天管飯。在美國湊著大型活動去進行商務活動是很有效率的,可以接觸到很多行業(yè)同行,效率比較高;在AWE開幕前的1周,我已經收到了大約20,30封介紹自己公司和產品的郵件,如果是特別有興趣的,都可以事先聯(lián)系了在展會的間隙或者后面約著見面。美國人還是比較注重郵件的使用,這點和國內很不一樣。同時,在大型活動的晚上、前后,都有各種各樣的周邊活動和聚會,很容易聚集一些行業(yè)人士。另外,美國這個IT戰(zhàn)線可以說從洛杉磯一直到西雅圖,所以一個活動可以是很好的美國西海岸公司的聚會,我們在硅谷就碰到了不少西雅圖和LA過來的朋友。
展會上的好處是大家都比較隨意,作為華裔,大家有時候都回互相哈拉一下,認識一下,比如我們排隊的時候就碰到一個西雅圖過來的微軟內部的小伙子,他就在Hololens的開發(fā)團隊,算法工程師,我們拉了他一起吃晚飯,他又拉了一個做AR視頻通訊解決方案的小伙子,一下子我們認識了好幾個當?shù)氐耐小?br />
展會之外,美國的大公司基本是可以直接過去參觀的,比如在硅谷,谷歌是可以直接過去,如果認識人的話,還可以用里面的會議室,這經常讓人感到,受到了谷歌內部人士的重要接待,但是實際上是誰都可以的。Facebook也差不多,只要有人帶著,可以辦公室里面隨便逛,我們在參觀Facebook的時候,經過一個會議室,扎克伯格就在里面開會,四面玻璃的會議室,只是不能拍照,畢竟不是景點。Facebook在MenloPark的總部就是一個很大的通鋪,全部似乎敞開的辦公室和工位,幾乎沒有隔間。我的朋友說,看到扎克伯格也不稀奇,他的辦公桌離扎克伯格的也就5米。相對這些年輕大公司,蘋果嚴格一點,蘋果在Cupertino有一個6個樓的封閉的建筑群,中間是一個大草坪。有人帶著可以進去公司建筑群內部,但是只限于非辦公區(qū)域,比如紀念品店、餐廳等,不過也有很多地方可以看看,環(huán)境美的像一個大學。
(這是擺在Facebook門口的一個沙盤,是這個辦公室的縮影)
(蘋果內部的大草坪)
硅谷有很多的孵化器和加速器,其中家喻戶曉的是YC,另外一個名氣比較大的是500,都是在上一波浪潮中有很多成功案例的。其他的比較上規(guī)模的、且對外開放的,有PlugPlay,RocketSpace之類,還有一些國內的孵化器,中關村、太庫等等。一般而言孵化器找到商務口子的人,進去看看,找到行業(yè)針對性的企業(yè)聊一聊都是沒問題的。美國的孵化器,根據在里面的朋友介紹,在過去幾年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估值很高的情況下,也沒有特別做的好的,大部分還是通過出租場地、組織商務交流活動實現(xiàn)增值服務,嚴格意義上大部分都是眾創(chuàng)空間,所以都比較歡迎商務交流。
在這一點上我非常認可商務上交流的價值,海外企業(yè)和國內企業(yè)存在很多互補空間。比如說,這次我們考察VR行業(yè),我明顯感覺海外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比較注重技術,因為國外互聯(lián)網巨頭收購的標準是技術是不是有價值;國內的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,做產品和營銷能力更強,因為BAT更看重這個。因此在同一個領域,比如VR,海外的技術導向的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和國內的產品導向的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,有很多可以合作的方面。
因此,我認為大一點的公司都應該在海外設辦公機構,只要在孵化器或者共創(chuàng)空間有個辦公桌就好了,派人駐扎或者定期安排人去交流都好。條件緊張的,幾個行業(yè)內的公司甚至可以共享一個海外辦公室。
除了孵化器以外,每個行業(yè)都有自己的媒體,比如VR行業(yè)在美國有UploadVR,RoadtoVR等等,媒體相對熱情一點,所以比較好交流,也能比較有針對性的牽線搭橋。不過和媒體溝通可能要事先溝通好,媒體行程一般比較緊湊,尤其碰上活動,可能比較難臨時約。
國內跑硅谷的最頻繁的一群人可能算是投資機構,在硅谷投資機構也不少。我們這次考察和幾個當?shù)氐腣C和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聊了一下,整體的感覺是,第一,錢還是在涌進硅谷(包括中國人的錢),對于創(chuàng)業(yè)者來說還是很好的;第二,硅谷的投資鏈條也很發(fā)達,有投資幾萬的天使到很大的金額(不過聽起來真的沒有國內動輒幾億美金那么夸張);第三,創(chuàng)業(yè)氛圍濃厚,人人都在考慮創(chuàng)業(yè),雖然大公司能夠給很多人提供不錯薪水和福利,但是幾乎我碰到的所有朋友,都在考慮創(chuàng)業(yè)機會;第四,項目和VC都有很明顯的梯隊,核心的硅谷投資從業(yè)人群也就不到2萬,所以也是個混圈子的事情;第五,熱點也在不停的變換,今年的主題是人工智能和無人駕駛等等(國內抄硅谷的)。
關于VC的梯隊,我的一個硅谷VC朋友介紹,好的創(chuàng)業(yè)項目基本上是在美國頂級VC的小圈子里消化掉的,大多數(shù)好的項目并不在市場上融資。(比較搞笑的是,我們周一也去了美國頂級VC聚集的沙丘路3000號,的確看到了DST的辦公室,但是可能是因為節(jié)假日吧,整個3000號沒有一個人……)。有些項目很好但是風險高,頂級VC會留出一些份額給跟投的天使,這個屬于第二梯隊了。第三梯隊就是專注垂直領域的一些基金,對特定行業(yè)的機會有很準的把握,這些基金比較小,一般只有2,3個人,或者一個人,獨立管理幾百或者幾千萬美元,專注一個領域的投資。第四梯隊屬于看起來不是很出眾的項目,需要參加各種路演、競賽來宣傳自己等等。
在硅谷認識一些FA或者VC是很好的信息渠道,這個和國內是一樣的。因為我們去之前在硅谷基本不認識什么VR行業(yè)內的人,我們拜訪的幾家VR業(yè)內公司都是資本圈的朋友介紹的,對方也很認真的接待了,獲益匪淺。如果要可以尋找創(chuàng)業(yè)的聚集地的話,一般很多小公司都聚集在軌道交通(Caltrain)的站的附近。不過據VC朋友介紹,現(xiàn)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在舊金山創(chuàng)業(yè),因為城市里熱鬧一點。
除了行業(yè)相關的渠道之外,美國有兩個APP是用于組織、參加活動的,一個是EventBrite,一個是Meetup,都很方便,能根據地點推薦、搜索活動。因為在硅谷,所有有大量的創(chuàng)業(yè)社交活動可以參與,還有各種課程,非常的便捷。另外在Stanford大學,也可以隨便逛逛,有些課程是公開上課的,任何人都可以進去聽。
(我們在EventBrite上報名參加的一個活動,HackerDojo,一個極客空間組織的VR編程培訓)
說到可以隨便看看的地方,Stanford非常的漂亮,可以當成公園逛一天。此外硅谷知名的還有ComputerHistoryMesuem,NASA的一個展廳,IntelMuseum等。舊金山的話還有deYoungMesuem和加州科技博物館,以及比較熱鬧的漁人碼頭pier39。
(在Stanford的胡佛塔上看校園的中心建筑)
總結:
如果英文沒有太大問題的話,我建議大家可以自己組隊去硅谷進行商務活動,按照我上面羅列的一些方法,結合自己的人脈。如果是同行業(yè)的幾個公司、幾個人的話,大家可以把認識的企業(yè)和朋友羅列一下,一起去拜訪,說不定能擦出更多的火花。
希望下次去硅谷的時候有更多的朋友同行。 |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立即注冊
x
|